- 信息来源:泰州市姜堰区人民政府办公室
- 发布日期:2025-09-24 10:40
- 浏览次数:
近年来,姜堰区锚定“资源下沉、服务基层”目标,深化老年教育“校社联动”机制,积极推动老年教育融入基层治理,谱写“老有所学、老有所乐、老有所为”新篇章。
多维布点强阵地,构建老年教育“立体圈”。针对老干部大学学位紧张、老年人入学不便等问题,创新构建“区-镇街-社区”三级办学体系,在加快新校区建设的同时,在罗塘街道、天目山街道等人口密集区试点设立分校,并逐步延伸至溱潼、蒋垛等乡镇,打造“15分钟银龄学习圈”;立足地域特色与老年需求精准发力,开设以本土风貌和传统文化为主题的书画、交谊舞等课程,单期培训人数达230人;在办学质效方面,分校严格对标总部教学与管理标准,成功培育天目社区“和谐‘添睦’·耆乐融融”、北街社区“幸福夕阳·康居北街”等一批老年教育品牌。目前,全区已建成12所特色分校,开设21个教学班,惠及1100余名老年人。
精准滴灌育特色,打造文化养老“新课堂”。打造“需求调研-课程定制-效果反馈”闭环机制,精准把握老年群体兴趣点,针对性开设音乐、中国画等课程,满足个性化需求,今年以来,已开设葫芦丝、太极拳、瑜伽等14门课程,覆盖多年龄段与兴趣群体。创新推行“课堂+实践+展示”模式,社区“文化传承工作室”常态化开展“书画笔会”等活动,每月定期举办文艺演出,在“七一”“重阳”等重要节点专题举办书画影展、文艺汇演,展示教学成果并营造文化氛围。
银龄聚力焕新能,激活基层治理“红引擎”。坚持“学治融合”模式,在满足养老需求的同时,引导学员反哺社区,积极参加治理工作和志愿服务,累计建成“文化传承”“关心关爱”等老党员工作室5个,孵化“夕阳红文艺队”“银发帮帮团”等13支以老党员为主力的志愿服务队伍,开展“银龄文化进社区”“解忧名师社区行”等项目。今年以来,已开展文艺展演、矛盾调解、托管服务等志愿服务活动近90场次,实现“文化赋能”与“治理增效”双赢。